复旦大学师生走进上海通志展示馆开展研学活动

2023年4月1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巴兆祥教授,带领复旦大学学习方志学通论课程的11名本科学生以及3名博士研究生,走进上海通志展示馆开展研学活动。在上海通志馆馆员王哲、杨杨的引导下,同学们参观了地情阅览室、地情展示厅、地情体验厅等功能区域,并观摩了“上海城市品格养成记”主题特展,深入了解上海地方志文献和上海史志文化建设成果。馆员杨杨为同学们做了“地方志与方志馆的当代价值”报告,介绍了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成果和上海通志馆的历史地位、馆藏资源以及创新发展情况。

此次研学活动将方志学课堂从高校搬到现实的地方志机构中,是上海通志馆与复旦大学对方志学学科建设与方志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

 

 

 

 

 

 

 

 

 

 

 

 

 

 

 

 

 

研学之旅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感悟:

翟星语说:这次上海通志馆之行是一次非常难得和难忘的活动。上海通志馆是全国少有的以“通志”命名的方志馆,也是全国方志馆中的先驱,光看到它的名字我都有所触动。馆内老师们为我们进行了“上海城市品格养成记”主题特展的讲解,带我们参观了阅览室、口述史访谈室等,也向我们开展了上海通志馆的介绍座谈会。我经由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对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通志馆的发展和积淀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仅为建设成就、浩繁卷帙而惊叹,也为战乱和时代变迁下的伤痛而叹息),过程中还充分感受了馆内环境之优美和设施之先进(可爱的不倒翁摇摇凳群、人气颇高的3D打印机和访谈室内俯瞰的美丽街景都让我印象深刻)。移动课堂的确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形式。

孙家祺说:上海通志馆所展现的地方志相关工作的内容,在课堂之外,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的认知:旧方志的整理和利用只是方志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之外还有新的方志与年鉴的编纂,以及新的成果的推广;也有面向大众的,以多媒体方式进行的地情信息科普,乃至地情与方志主题的策展。这次研学活动,让我通过切身体验对方志学和方志工作有了较以往更全面的认识。

孙梦说:我在本次参观上海通志馆中最大的收获是对当代修志情况有了直接的接触与更好的了解。在我以往的观念中,方志工作基本上局限于对旧有的历代方志进行点校、整理与利用;巴兆祥老师在方志学导论课堂里的讲授基本破除了我原来的错误认知,而本次研学中翻阅的一册册新近修成的书籍、体验的各类相关设施以及馆员老师对方志馆工作细致入微的介绍,更是让我切身感受到方志学不仅是一项面向过去、面向专业人士的工作,它也同时是一项面向当下、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事业。

沈艾君说:这一次在上海通志馆的参观让我前所未有地体验到了当代修史修志的工作是如此真切地进行着,历史并非停留于过去,而同样也在当下进行和被记录着,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看待和分析那些从前的记忆,更要承担起记录现在的责任,让未来有历史可以铭记。方志与年鉴都是记录当下的重要材料,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线索,编织出繁密详细的信息网络,过去已然消逝在长河中,但记忆却会永远留存下来,尽管记忆永远不能还原历史的原貌,却真正使得存在成为了当下和未来的。我在本次参观中收获的不仅有知识,更有对历史延伸性的认知,这正是平时普通的专业学习很难带来的。

高易菲说:这是我第一次参观方志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地情展示馆的新式设备和宽敞舒适的口述史采访室,置身于方志编修整理工作进行的实际场域,填补了我对此的想象空白,也让我看到了现代修志工作的与时俱进。参观方志陈列馆亲手翻看影印版方志对我来说也是新鲜的体验,平时课堂上的讲授为我们梳理了方志学的整体框架,我有时会甚至会产生一种对方志的相关知识已经足够了解的错觉,但当我把这些沉甸甸的大部头捧在手中,被印刷模糊的图片,诘屈聱牙的文段重重围困时,才恢复清醒,发现自己不过站在一座幽深的知识殿堂的门槛,这样上手摸史料的宝贵直观体验是无法取代的,我非常感谢这次研学机会。

李雪艳说:通过此次实践课程,让我对方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光也不再仅局限于课堂里面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所参观的3D打印机等新科技的展示,明显的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志学在新科技的帮助下迸发出新的活力。另外,一点小感触,在馆内翻阅收集的各个省市的地方志的时候,翻到了自己家乡的地方志,恍惚间有种回家了的错觉(想家)。总之,方志作为史学的一个分支,不论是做研究,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它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我想我们应当更好的把它利用起来,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而不能只是局限在学术的象牙塔内。

郭骁尧说:这次实践大大加深了我对方志,尤其是上海相关的方志资料的了解和认识。方志资料的浩如烟海,内容广博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这些方志资料当之无愧的是研究地方的一大瑰宝。方志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又是一个鲜明的特点,在科技的加持下,方志资料的数字化能更好的保存、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也给它对外开放,深入社会带来了新的手段。

苏悦说:这次在上海通志馆的研学实践活动,展现了上海的人文历史和发展历程,在巴老师和馆内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对于上海地域文化和方志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志馆内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3D打印机等新形式,推动上海地情展示多维化。本次课程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资料检索、阅读的不同渠道,对于方志学的学习也更加系统化,收益颇深。

傅铖说:此次参访上海通志馆,尤其感受到各级各类志书的编纂之难。在学习有关方志的基础性简介、框架性理论时,尚未感受到编纂的艰难;但当看到各层级的方志、年鉴等成书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综合、择选、删削具体材料的工程浩大,体悟到了方志编纂作为一个持续性工作,在展现某一地域或领域风貌时、在保存材料上的重要性。方志的编修是从地方视角来叙述过去,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为后世的研究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展示馆的设计也为一般人接触到方志这一重要事业提供了便利而可感的路径,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这方志事业、对地方情况的亲近感和理解度。

罗梦丹说:这次参观上海通志馆的活动内容可谓充实而丰富。上海城市品格展立体地展示了方志对于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意义。在阅览室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前人方志编修与学术研究的累累硕果。更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当代的方志编修工作,现场答疑解惑。这次课外实践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相互印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方志学。

2023-04-16